冬春季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进入冬季以后,人们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可能性也随之上升。那么,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它有什么临床表现?它应该怎么预防呢?
01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又称之为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老鼠(黑线姬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
02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粘膜而感染。
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伤口接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导致感染。
03
临床表现有哪些?
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三红: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
三点:软腭、腋下、胸背部出血
出血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以上总结的“三痛三红三点”并不是所有症状都会出现。
早期症状和体征:起病急,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束臂试验阳性。
出血热潜伏期为4-46天。
病程经过: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04
如何诊断?
看血常规: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只要出现这个,结合临床表现就是流行性出血热。
确诊用血清特异抗体(IGM IgG)检测
也许有人会问,我早期是“感冒”,最后医师怎么诊断为“出血热”了?因为在疾病早期,出血热和“流感”的症状相似,二者并不容易区别;所以大多数人误以为是普通“感冒”,未积极诊断治疗。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普通“感冒”体温正常后全身状况好转,而血热在体温正常后全身症状继续加重,甚至出现低血压休克等情况。所以当出现以上症状时要积极就医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1、灭鼠、防鼠:这是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措施。
2、流行区易感人群接种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I 型),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Ⅱ 型)和乳鼠脑纯化汉滩病毒灭活疫苗(I 型)等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疫苗注射后88%~94%能产生中和抗体,但持续3~6个月后明显下降,1年后需加强注射。
3、发现有死老鼠应深埋或焚烧,接触死老鼠时应戴手套或使用器具。
4、注意食品卫生: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等,饮用罐装饮料时注意擦净罐口或使用吸管饮用;家中食物不要裸露摆放,以防老鼠的分泌物将食物污染;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
5、野外作业时要注意灭鼠,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
6、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蔽场所及鼠孳生地。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先洒水后扫地,防止携带病毒的尘埃飞扬 。
7、如被老鼠咬伤,立即用20%的肥皂水和流动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或纯净水洗净伤口,有条件的可再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并尽快到正规医院进一步处理伤口,遵医嘱接种疫苗。
8、及时就诊:近期被老鼠咬伤、接触过鼠污染物者,如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达38℃以上,应及时就诊,就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