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第11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家庭与糖尿病”,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前身世界糖尿病日(WorldDiabetesDay,WDD)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定于每年的11月14日,旨在唤起政府、媒体及公众对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关注,共同为糖尿病防治工作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选定11月14日,是为纪念FrederickBanting诞辰,他与CharlesBest一起于1922年在发现胰岛素(用于拯救糖尿病患者生命的疗法)方面发挥了作用。
2006年底,联合国通过决议,从2007年起将每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定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将专家、学术行为上升为各国的政府行为,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联合国糖尿病日的标志是一个蓝环——糖尿病的世界性的象征,它已成为联合抗击糖尿病宣传运动的一部分。该标志是在2007年通过的,用以标志联合国糖尿病日决议的通过。
对于有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这个圆圈都象征着生命和健康。蓝色反映了所有国家共同拥有的天空并且它也是联合国旗的颜色。蓝色圆圈象征着针对糖尿病流行而成立的全球糖尿病社区的大联合。
在全球几乎每一个国家,糖尿病发病率都在上升。这种疾病是导致失明、肾衰竭、截肢、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每年因它而丧命的患者人数与因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而导致的死亡人数不相上下。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主席PierreLefebvre教授概述了以下事实:“50多年来,糖尿病已经发展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糖尿病患者的总人数每年以700多万的速度在递增。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糖尿病的全球肆虐将影响一代人中的超过3.5亿人口。如果消极对待糖尿病,那么它可能会威胁许多国家的医疗保健服务,并吞噬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果。”

世卫组织估计全世界2.2亿多人患有糖尿病。如不进行干预,这一数字到2030年可能会增加一倍以上。近80%的糖尿病死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
2010年我国疾病监测地区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据测算,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9000万。其中18-59岁劳动力人口糖尿病患病率为7.8%。而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仅为36.1%。糖尿病是与生活方式最为密切的慢性病。促进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对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糖尿病研究中心”2011年14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挂牌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曹雪涛指出,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的重大疾病。为推动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决定整合相关优势资源,加快促进糖尿病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为糖尿病的早期预防、个体化治疗和科学管理提供平台。
2012年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而且年龄在20岁到60岁的中青年患者增长速度要高于老年人,其中男性高于女性 。

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以2型糖尿病为主,约占90%。我国是糖尿病大国,糖尿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餐后高血糖问题突出,对人体心、脑、肾、视网膜以及外周血管神经系统,都有明显的影响。我国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高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系,一个是胰岛功能衰退,餐后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迅速转运到细胞里,二是中式米饭和面食等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较高,很容易带来餐后血糖升高。合理预防糖尿病,首先要学会合理控制及保持理想体重,摄入适当的蛋白质,拒绝超量,对于脂肪与胆固醇、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都要控制总热量,在饮食上,还要注意主食细粗搭配。此外,预防糖尿病要少饮酒,保证饮水量,拒绝饮料。除了饮食方面要注意这几点之外,还要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持乐观的心态,加强锻炼,尤其适当增加户外运动,改善我们的体质,增强免疫力,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