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突发!陕西省发布第5号卫生预警&重污染橙色预警,幼小中停止所有户外课程!
2019-12-23 08:58  

冬季气温寒冷,预计12月会有呼吸道传染病和感染性腹泻疾病聚集性发病疫情。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减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疫情应对准备工作,根据省卫健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通报,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认为全省学校和幼儿园应关注以下事件:

一、特别关注事件

流行性感冒:陕西省2019年提前进入流感发病高峰。

建议:

(1)健全教育、宣传、卫生健康等部门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做好疫情的联合调查处置。

(2)积极推进流感疫苗接种的宣传教育、按相关接种要求接种疫苗,提高陕西省学生群体流感疫苗免疫覆盖率。

(3)积极开展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学校卫生各项防控策略的落实,敦促学校严格落实晨午检、缺课登记、病因追踪、病愈返校、疫情报告和卫生消毒制度,密切留意学生健康状况,发现病人及时隔离上报,如有聚集性发病疫情第一时间报告。

二、重点关注事件

1.水痘:目前陕西省处于水痘高发季节,11月水痘发病率和学校聚集性疫情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上升,要做好防控工作,防范学校聚集性疫情发生。

建议:

(1) 积极开展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

(2)继续加强对学校及幼儿园传染病防治管理,敦促学校落实校园卫生工作各项措施,落实晨检、消毒隔离、疫情报告等各项防控措施,保持良好的校园教学和生活环境。

2.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热发病大高峰为 10月至2020年1月,现正处于季节性发病大高峰,要继续做好防控工作。

建议:

(1)接种双价灭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是防控出血热发病的最有效手段,地处疫区的学校,应结合疫情特点和防控需要,做好疫苗接种知识的宣传工作。

(2)继续强化宣传教育和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示,提高学生个人防护意识,如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一般关注事件

1.其他感染性腹泻:冬季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应做好防控工作。

建议:

(1)加强学校及幼儿园诺如病毒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一旦发生腹泻或呕吐暴发时应及早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

(2)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及早发现聚集和暴发疫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流行性腮腺炎:目前陕西省处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冬季发病小高峰时期,应警惕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建议:

(1)督促学校及幼儿园做好传染病防治管理,落实晨检、消毒隔离、疫情报告等各项防控措施,保持良好的校园教学和生活环境。

(1)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流行性腮腺炎健康教育工作,增强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树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重污染天气:进入冬季,随着取暖季的到来,重污染天气的出现频率将会增加。

建议:

(1)各地各类学校和幼儿园要根据《陕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制定相应的预案和重污染天气防范应对办法。

(2)在重污染天气发生时,根据应急响应措施减少或停止组织学生户外课程和活动。

12月18日,陕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办致函各地市政府、示范区、管委会,提示应对即将到来的重污染天气。

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管委会,韩城市人民政府:

经省空气质量预报中心与省气象台12月18日16时会商:

2019年12月20日至25日,关中地区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大气扩散条件逐渐转差,将出现一次中度至重度污染过程,西安、咸阳、渭南等城市可能出现连续2-4天重度污染。

19日,关中地区受高压均压场控制,扩散条件一般。预计,关中地区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

20日至21日,关中地区大部处于高压后部,扩散条件不利。预计,关中地区以轻度至中度污染为主。

22日至25日,全省高湿、静稳并伴有逆温,扩散条件较差。预计,关中地区以中度至重度污染为主。

26日开始,受冷空气影响,大气扩散条件逐渐好转,空气质量逐渐改善。

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请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市,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韩城市于12月18日20:00时发布橙色预警,并于19日20:00时前尽早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各相关市(区)应密切关注污染形势变化,加密会商研判频次,严格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各市(区)要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并按照各地新修订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督促落实各项应急减排措施,缓解重污染天气影响。同时,主动提醒公众做好健康防护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并启动应急响应的市(区)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报送《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响应启动(解除)呈报单》和《应急工作日报》。陕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代章)

雾霾的危害

1、雾霾天气极易使哮喘复发。包括支过敏性鼻炎、气管哮喘、支气管炎、中耳炎和变异性咳嗽等,多与近期气温下降、雾霾天气有关 。

2、雾气持续不散,会加重老年人循环系统的负担,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耳聋、耳鸣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3、大雾可以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支气管炎、鼻窦炎、肺炎、哮喘和眩晕等一系列耳鼻喉疾病。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漂浮着粉 尘、烟尘,尘螨也可能悬浮在雾气中,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这些过敏原,就会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闷气、呼吸不畅等哮喘症状。人们每次呼吸,往肺部深处吸入 大约50万个微粒,可是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中,吸入的微粒比这多100倍。

雾霾的防护

佩戴口罩。尤其是抵抗力差的老人、孩子,以及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的人。

别戴隐形眼镜。隐形眼镜易使眼角膜缺氧,而在雾霾天气里,因为气压低,会使角膜缺氧加重,眼干眼涩不舒服。空气中的微小污染物会刺激眼睛,导致眼部过敏或感染。

带包湿巾。对皮肤敏感的人来说,大气中的颗粒物吸附的病菌和有害物质,容易粘在皮肤上,引起过敏症状。外出时,不妨带一包湿巾,随时清洁。

多喝水。可以保持呼吸道湿润。

尽量用鼻子呼吸。研究发现,人体吸入颗粒物不同大小,在体内沉积的部位也各不相同。大于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鼻毛可以阻挡95%。

外出回家,洗脸、漱口、清洁鼻腔。清洁鼻腔可以用干净棉签蘸水,反复清洗。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