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时,
有些人会非常惊讶:
我身体一点异样也没有,
怎么就得了胆结石?!
其实,胆结石是一种常见又容易被忽视的胆道系统疾病,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一般
40岁以上
的人发病率高,20%的80岁以上老人“中招”。
此外,女性患病概率比男性高,有统计显示,中年妇女患胆结石的几率是男性的2~4倍。
胆结石一般没有任何症状表现,80%难以被发现,需要照B超才能发现。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做胆结石喜欢的事,那你就很难赶跑它了,特别是不爱吃早餐的人。

正常来说,一日至少吃三餐,但是不吃早餐的人,不在少数。一些年轻人、上班族为了某些原因,如减肥、睡懒觉、上班迟到等,而选择不吃早餐。
可能有人认为,不吃早餐最多是伤胃,其实它也是导致胆结石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不吃早餐为什么会影响到胆结石呢?

当我们进食时,胆囊会参与消化活动:
胆囊先收缩、排泄胆汁,再依次进入到胆总管、肠道中
,充当协作的角色,帮助消化与吸收食物。
一旦胆汁得不到排泄,长久下去,自然就会出现
胆固醇
这一类固体物质,即胆结石。
小健建议快快改掉这个坏习惯,早餐可是一天的力量源泉!提醒一下,
早上
6点~8点
是吃早餐的合适时间~


除了经常不吃早餐会导致胆结石之外,还有其他坏习惯也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在身体产生结石。
水是帮助肾脏代谢的,如果这时身体内缺水,那
肾脏的排尿功能
会出现异常,身体内的代谢废物难以排除,久而久之,便会堆积成为结石。
注意,如果喝了
含大量钙、镁离子的“硬”水
,胆汁也会出现浓缩的情况,生成结石。
每天保持喝6~8杯水
,为身体适当补充水分。
胆结石是偏爱肥胖的人,特别是
4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
。据统计,体重超标15%以上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5倍。
若经常大鱼大肉,摄入油腻、高脂的食物,过量的胆固醇就很容易在身体里结晶,形成结石。
摄入太多的糖会
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出现激素失调的现象,容易导致肥胖,成为胆结石的温床。曾有美国的科研人员发现,中年妇女吃甜食过多,会导致胆结石。
所以,甜食偶尔吃就好了,尤其是喜欢把蛋糕当作早餐,每天下午一杯奶茶、果汁的朋友!

如果一个人每天只吃素食,其实是营养不足的。我们每天的胆汁分泌量在800~1000毫升之间,
长期素食会减少胆汁的分泌、排泄
,就会很容易沉淀形成胆结石。
长期服用避孕药,会使身体中的
胆固醇、脂蛋白升高
,而且这样会使患上胆结石的风险比正常人高2倍。同时,女性体内的
性激素
对胆汁和胆囊的收缩功能起一定作用,可促进结石的形成。


胆结石一般是没有明显症状的,但是也不排除有会出现有症状的情况。那么,胆结石会有哪些症状呢?
▪ 恶心呕吐感
▪ 厌恶油腻食物
▪ 可能会出现黄疸
▪ 右上腹胀痛,并放射到右肩、胸部
胆结石的这种疼痛,被称作
“胆绞痛”
,通常是发生在饭后,还会伴随着
饱腹胀气、嗳气、呃逆、口苦
等。正因为这样的症状,很多人容易将它误诊为“胃病”。
光靠疼痛感是很难区分胆结石和胃病的。
胆石症一般饭后更易引发疼痛且夜间痛多见。和胃病相比,按压腹部,疼痛不能缓解反而加重。
如果病情加重,尿液的颜色会变成酱油色;查血常规可以看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值升高。
同时通过做B超检查也可以准确区分出它们,因为B超能发现结石的大小、移动等情况。
当以上信号出现的时候,大家一定不要忽视,因为忽视的结果可能致命。

想远离胆结石,饮食调理固然重要,但是运动也不能忽视。做一做以下3种运动,既日常又简单,重要的是对身体有益处,帮助预防胆结石。

跑步是一种有氧运动,能够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每天至少坚持用20分钟的时间来运动,注意补充水分,对预防胆结石有帮助。
慢跑前,先用3~5分钟来
热身
;饭后不宜马上跑步,应在
饭后2~3小时
再开始。

散步能
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减少胃肠道的刺激
,降低患胆结石的几率。
此外,散步还能使人身心愉悦,每天利用饭后30分钟走一走即可。

仰卧起坐是健身常见的运动,它能锻炼腹部肌肉力量,对减脂有一定效果。但是,有些人很容易做错这个动作。
①平躺在垫子上,双腿呈90度,最好不要把腿固定,否则容易借腿部来发力;
②双手交叉置于脑后,用腹部发力坐起,坐起时呼气,躺下时吸气;
最后,胆结石患者记得要按时吃饭,多喝水;坚持运动,保持体重;还要定期到医院做检查,观察结石的变化程度!